基本信息
行政区归属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昭苏县
经纬度坐标:80.72856728 ,42.54519538
所属景区:
简介
在九曲夏塔河对岸山坡上,披挂着三道金色飞瀑,因山顶的高山荒漠土壤缺乏植被保护,在外力作用下沙化松弛形成;夏塔河谷两侧的野玫滩,每到5-6月份,野玫花盛开,它不仅增彩还具有固土防沙,抵挡洪水的作用,野玫瑰执着陪伴着奔涌的夏塔河;哈萨克族被誉为“搬家次数最多的民族”,一年要搬家四次,称为四季转场,目的是不断将牲畜赶往草料丰富地区实现循环轮牧方式;浩屯布拉克自山谷向北汇入夏塔河,是进入夏塔后第一块夏草场,山谷两侧生长着雪岭云杉、松树、柳树、桦树等树木,山坡有野山羊、鹿、黄羊、雪鸡、野山羊等野生动物。
详细信息
###流沙瀑布在九曲夏塔河对岸山坡上,披挂着三道金色飞瀑,这不流水只流沙的飞瀑,相传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坠落此处,白骨精幻化成的蒙面美女。其实这些飞瀑,是因山顶的高山荒漠土壤缺乏植被保护,在外力作用下沙化松弛,泥石流和山体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势泄下,形成三道金色瀑布,远看犹如三只金色孔雀欢迎各位的到来。###野玫滩夏塔河谷两侧的野玫滩,每到5-6月份,野玫花竞相盛开,似炽热的爱情之火,这季节是青年男女互诉爱意的最佳时节。这象征炽热爱情的野生刺玫,如花团锦簇般分布在夏特这开阔的河滩地带,秋季还会结出金色的刺玫果。野刺玫具有固土防沙,抵挡洪水的作用。野玫瑰执着陪伴着奔涌的夏塔河,好似最长情的告白。###哈萨克族民俗哈萨克族被誉为“搬家次数最多的民族”,一年要搬家四次,称为四季转场。新疆牧民的转场和内蒙不同,由于草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具有分带性,哈萨克牧民世世代代,根据天气、雨水、节气等形成了四季转场并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,进行合理的禁牧、休牧、轮牧,来保障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。哈萨克人著名的四季转场,实际上是一种随着季节变化,不断将牲畜赶往草料丰富地区的循环轮牧方式。哈萨克族从一季牧场向另一季牧场迁徙,这种传统的转场生活已经延续了整整3000年,这个过程中形成哈萨克族的语言和文化、与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。哈萨克族人不依靠天气预报来辨别天气变化、季节变化,而是通过观察星空、星座的位置变化、宇宙的变化。转场中如果在深山中突遇狼群袭击,他们会准确的听声辩位,知道狼群来的方向,然后迅速用羊毛捻成线制成羊油灯,以驱赶狼群。在茫茫草原上迷失方向时,牧民也会观察自然,伸出手指在嘴里舔一下,举到空中辨别风向,再下马看看禾草的种类和倒伏的情况,就能准确地找到几十里之外的毡房。在山里并不是所有河水都能喝,夏牧场很多山里的水含有很多不安全矿物质、重金属含量较高而不能饮用。在山里,哈萨克族会在树根、灌木丛发现很多泉眼,如果在泉眼里能看到蝌蚪、微生物,那就是比较安全的水源地。哈萨克族人有关寻找安全水源的方法,大多从小的时候跟着父辈长辈在夏季牧场生活中习得。哈萨克族人非常尊重自然,哈萨克族老人会教导孩子不要把脏东西带入干净水源,更是不准许在干净水源里洗衣服、洗脚,洗脸是可以,不能在上游洗,而且不能在朝着水源方向接手,洗完手不能甩手甩水;哈萨克族老人教导孩子不准许用刀子、斧头砍一些年轻的树,他们认为树木都是有生命的,尤其是年轻的生命要学会保护。他们认为树有树的主人,水有水的主人,要从小保护生活的环境。马匹和羊群、牛群是哈萨克族家庭重要的财产。普通的哈萨克族妇女,能把四五十个看似模样一样的刚出生的羊羔子,准确无误地抛向它们的母亲,还能从它们的脸型和叫声中判断出它们的母子关系;哈萨克族牧民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一眼认出自己的马及马群;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于自己的牲畜的熟悉,也是哈萨克人马背民族的基因所决定的。###浩屯布拉克山谷浩屯布拉克是蒙古族语言,意思是商人们的泉水。为什么叫商人之泉呢?传说,清代时期夏塔古道行走的南北疆商人络绎不绝,到了寒冷的冬季,大雪封山仍有勇敢的商人翻越夏塔古道。有一次在风雪交加之际,一个商队被困雪山冰川中,被当地的牧民救起,送到了这里,得救后的商人载歌载舞欢庆重生,就用蒙古语称呼这里的泉水是商人之泉,意思是商人渡过险峻的古道后重获新生的地方。所以往来的商人通过时常常会祭拜,希望旅途顺利,财源广进。浩屯布拉克自山谷向北汇入夏塔河。山谷两侧生长着雪岭云杉、松树、柳树、桦树等树木。山坡有野山羊、鹿、黄羊、雪鸡、野山羊等野生动物。这里牧草丰盛,地势起伏。是进入夏塔后第一块夏草场,可载畜3群(750只)羊。
图集
视频